激情打败时间,70岁的人生可以如此精彩 ——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董事长冯冠平侧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6-08-03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生活中,我们常常奉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调和地去和这个世界相处,很多时候中庸过了头,便渐渐忘了再去嗅清风的美好,去感受初心。
他说:“我60多岁的时候还在创业,梦想为国家引进能孵化出两个在世界产业领域、在领先高科技领域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项目。当时大家感觉我在吹牛,这4、5年下来,这个1000亿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他是冯冠平,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主任、科技处处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创院理事长,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深圳市政府科技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力合系”创始人,“中国创投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力合创投及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
《对话》20160731石墨烯是传奇还是传说?
http://tv.cctv.com/2016/07/31/VIDEDC4rbLRbwd0uMtNl8wkH160731.shtml
冯冠平教授所说的两个超千亿规模的产业,一个是超材料,一个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从首次成功分离,到被业界疯狂追捧,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是目前已发现的最轻、最薄、强度最大、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物质,厚度仅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强度却可以达到钢铁的200倍。有人预言,石墨烯将替代石油,替代硅,开创新的时代。
2009年,在石墨烯火遍全国之前,冯冠平已经专程去美国见识过这个未来的“新材料之王”,引进人才组建团队研究石墨烯产业应用,就此踏上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奠基之路。冯冠平说:“千万不要把学术研究等同于一个产业,现在很多人想法很好、很有前瞻性,但不一定能够形成产业。学术论文和产业化不是一码事。石墨烯产业能否大规模应用取决于它能否接地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68岁时他创办烯旺新材料公司开发石墨烯护颈、护膝、护肩、衣物等利用石墨烯薄膜发热的智能可穿戴产品,研发推出的石墨烯挂画在民用加热取暖方面前途远大,他使得被高科技概念包装的石墨烯逐渐揭开面纱,切入民用领成就了其产业化的重要一步。
2009年,一个从深圳到美国留学的 26岁年轻人刘若鹏跟导师一起做出了一种新材料,发表了论文,结果被美国五角大楼发现并请去一个星期。美国人要求这个年轻人要么留下来加入美国国籍,要么立即走人。
冯冠平听了他的故事后,立即决定给这个年轻人投资,鼓励他回深圳创业,联手深圳市政府为他创办光启新材料研究院。如今,刘若鹏的光启研究院人才已逾千人,产业化风生水起,在超材料领域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冯冠平在产业培育投资中坚持“鹰论”,要站得高、看得远、果断出手。他发现并培育石墨烯、新材料是这样,在消费领域的前瞻性也胜人一筹。
2008年9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无锡市政府合作设立了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创新孵化体系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综合实力在惠山新城打造集政、产、学、研、资于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园区。
截止目前,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达到407家,已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申请专利626项,累计形成产值100亿元。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是“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创业者成功发达的阶梯”,园区将秉承“创新 高效 包容 共赢”的八字文化,助力企业由科研项目转化为创业企业直至成功上市、并购或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