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 - 南方日报——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奇兵”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摘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首页   
 
南方日报——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奇兵”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摘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03-02    文字:【】【】【
【南方日报2月28日A03版】近年来,一批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创新“奇兵”——新型研发机构应势而生,在院校、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闯出了一片蓝海,使产学研结合得更加紧密、高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就是其中的突出典型。该院成立不到20年,就在深圳特区这片土壤上长出了科技研发的参天大树:实现研发平台、投资孵化、科技金融、园区基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六大板块互动发展模式,可控资产超过70亿元,创办和投资180多家高科技企业,目前控股及参股企业达145家,培育上市公司18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和资本的“神话”。

    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奇兵”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摘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体制之奇▶▷“四不像”+机制创新

    “我们是一家‘四不像’单位,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开门见山地说。

    乍一听,这像是一句玩笑话,但这恰恰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最形象的概括。

    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业遭遇土地不够、劳动力不足、资源紧张等问题,经济腾飞遭遇内外压力。特别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经济特区的桥头堡,也遇到科技教育资源缺乏、产业全面升级乏力的瓶颈,因此希望能探索产学研结合、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途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深圳向一流高校抛去橄榄枝。1996年12月,清华大学第一个“吃螃蟹”,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建立研究院协议书。深圳市政府出资6000万元,外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1.6万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清华大学出资2000万元,共同建设研究院的办公大楼,深圳市和清华大学各占资产的50%。该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业化方式运作,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机制。

    “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意味着必须在市场上真正地厮杀,才能存活、立足和发展。

    “因为没有财政拨款,如果没有创新、没有产业化,就没有收入,实验室就无法立足,研究人员收入也大受影响。”嵇世山介绍,研究院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在用人机制上,突破事业单位编制限制,没有了“铁饭碗”,用市场的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在项目决策时,由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共同参与,增加市场与收益的考量;在研究方向上,则把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关键要素,成果考核由市场效益衡量。

    “四不像”特征,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身姿更轻盈、更灵活、更主动,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方面资源,把看准的业务做大做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

    点石成金▶▷股权激励激发创新活力

    去年底,31岁的佘振定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辞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一职,全心投入到自己创办的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企业。

    5年前,他们几位清华博士同学研发出人工皮肤、人工椎间盘等创新产品,有望填补国内空白。研究院旗下的创投公司看好这个项目,于是将其全部引进到深圳,专门为其成立了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点实验室。

    与此同时,这几名博士生和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一家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享受研究院科技、人才、管理、融资等方面的孵化服务。让以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为主的博士生们成为主要股东。随着公司发展进入正轨,一轮轮风险投资陆续引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到去年,这家兰度公司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部分产品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2014年5月公司评估的市值已达到3.5亿元,比5年前翻了10多倍。

    “团队必须持股,这样才有动力激励前行。研究院可以在单个类似的公司里是小股东,但如果有很多这样的持股公司,研究院就成了大赢家。”嵇世山一语道破其中的秘密。

    为了占尽近水楼台的优势,研究院大胆突破“事业单位”的体制障碍,先后成立了两家创业投资公司。这些创投公司不谋求对创业期的高科技公司绝对控股,而是始终保持小股东角色,让研发团队分享技术股权,用股权激励激发创新活力。而股权收割的第一桶金,又能反哺科研,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创投、孵化、收益,一桶金变成多桶金。

    这一切得益于研究院机制创新的保障,创新与创业变成“花”与“果”的关系,孵化器培育创新之花,目的是要结出创业之果,最终形成创新价值的循环增值,让科研人员创富有了“出口”。

    如今,该院投资平台资产规模30亿元以上,累计孵化企业1508家,在孵企业807家,上市公司18家。

    全球雄心▶▷“抄底”承接国际创新合作

    “研究院光靠清华大学的创新资源还不够,还要有全球性战略眼光,引进好的高科技项目。”嵇世山介绍,该院充分发挥海外校友的国际资源优势,搭建起了以技术和产业转移为核心的全球资源网络。

    近年,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承接国际创新合作提供了绝好的机会。2013年,清华东莞创新中心成功引入西班牙“单晶蓝宝石纤维规模化制备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创新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及团队,争取在5年内实现项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这一项目研究团队被列入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资助对象。经权威专家鉴定,该项目的引入有望为多个重要领域带来重大突破,预计可带动复合材料产业500亿元以上的产值。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引进了斯坦福大学戴宏杰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立项支持。该团队开发了全球独创的等离子体纳米金芯片技术,将检测的灵敏度提高100倍以上,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新药研发,以及早期的重大疾病的检测。

    嵇世山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及国际合作网络将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人才、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市场前景广泛的重大项目,实现产学研用结合,以适应广东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采写 雷雨,通讯员 叶青,策划统筹 林亚茗)

     上一篇: 最前      下一篇: 最后 返回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账号
政策小贴士-大学...
more
   
江苏数字信息研究...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1年10月... 【more
   
园区考察|惠山区...
10月19日上午,惠山区委常委孟栋... 【more
   
 
 
Copyright (c)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All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智慧路1号
电话:0510-83591879 传真:0510-83591878苏ICP备09027542号-1
输送机 闭式冷却塔 电动推杆 锚杆钻机

苏公网安备 32020602000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