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 - 资讯中心 - 园区动态 - 人民日报——特区清华的创新路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园区动态   
 
人民日报——特区清华的创新路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1-05-26    文字:【】【】【

 《人民日报》(2011年5月25日)06版要闻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大学又不像大学、是研究机构又不像研究机构、是企业又不像企业、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事业单位

        本报记者 胡谋

  清华大学与广东深圳市政府联手建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坐落在深圳湾畔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称“特区清华”。
  成立15年,“特区清华”平均每年申报100多项技术专利,实现了150多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出600多家高科技企业,控股及参股了150多家企业,培育了13家上市公司,净资产由8000万元增长到20多亿元。
  当初不足10人的团队,如今集聚了200多名教授、博士、高级研究人员和海归学者,建成了深圳最大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孵化器”更是聚集了6000多名研发人员和创新、创业人才。
  让科研成果由论文变为知识产权
  2003年春,非典肆虐。“特区清华”奋战七天七夜,研制出全球第一台“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为阻断传染源提供了可靠保障。
  抗非典、抗雪灾、抗地震……很多场合都能看到“特区清华”的科研成果。
  15年间,“特区清华”先后投入4亿元,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光机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生物医药及先进材料研究所、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和深圳规模最大的博士后工作站,“石英数字式力传感器及系列全数字化电子衡器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特区清华”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科研项目,在申请的200多项专利中,70%以上是发明专利。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开发中,“特区清华”研发出“三网结合”的多媒体无线网络应用平台、移动演播车、应急指挥视频传输系统等成果,促进了我国自主地面数字电视产业标准的推广。
  将科研成果的体现由论文变为知识产权,是“特区清华”的最大成果。
  让科研成果找到市场兴奋点
  博士后徐永进在“特区清华”与万裕三信电子(东莞)公司合建的电化学研发中心完成博士后课题顺利出站,企业为他的研发成果一举投入了5条生产线。
  “特区清华”与企业合作,组建了多个研发中心。电化学研发中心根据万裕公司提出的研发课题进行研发,使得研发有了经费保证、有了市场目标,企业也获得一个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彭吉虎教授说,这种结合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找到了“市场真正的兴奋点”。
  “特区清华”在通讯动力系统领域的3项成果在华为公司实现产业化,增加了华为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销售额达6亿多元;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的石英数字式力传感器实现产业化并开发出下游应用产品石英电子衡器,累计出口已超过50亿元。
  15年间,“特区清华”与200多家企业签订了300多项技术合同,组织了数字电视与多媒体等1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2010年,自主创新产品的销售额达213亿元。
  “特区清华”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科技企业、控股及参股150多家企业,通过对项目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清华”创办的力合创投获得“2009年度最具竞争力创业投资机构”称号。
  让科研成果在这里“孵化”、“创业”
  在深圳,“特区清华”被视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许多科研成果在这里“孵化”、“创业”。达实智能、数码视讯、拓邦电子、安泰科技……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一只共同的推手:“特区清华”。
  “特区清华”建起研究所、实验室两级公共技术平台,成立技术转移中心、企业技术协作中心、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等,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商情分析、科技交流、培训辅导、成果鉴定、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律顾问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服务和技术、人才、管理、资金支持。
  为给自己的“高新播放机”募到启动资金,刘久明几乎找遍了金融和风投机构,但都被回绝,是“特区清华”给了他风险投资,不到1年,刘久明的上海锐视清公司单月销售额就达到200万元。
  15年间,“特区清华”共孵化高新技术企业601家、在“孵”360家。2010年,仅在“孵”企业总销售额就超过260亿元。
  拓邦电子上市了,但它依然与“特区清华”在同一个大楼里紧挨着办公。这是“特区清华”孵化的企业中第一家实现国内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董事长武永强说,没有“特区清华”就没有拓邦电子。
  2007年,“特区清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让科研成果创造价值再反哺科研
  15年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教授带着七八个清华人来到深圳,第一难题就是“没有钱”。
  面对“无米之炊”,冯冠平提出“当旅馆”、“卖铁锹”。企业要“挖金矿”,就需要“旅馆”、“铁锹”,把希望“挖金矿”的企业请进“旅馆”,不要“住宿”费,只要点股份。
  清华深讯公司租了“特区清华”3年场地,“特区清华”将几百万元租金折算入股,几年后,该公司被微软收购,几百万变成了几千万。
  “把科研成果变成企业,再从企业得到价值回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伟强一语道破“特区清华”盈利模式。“科研创造价值、价值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特区清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是大学又不像大学,既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又融入企业文化特色;是研究机构又不像研究机构,不是从国家要课题、经费搞基础研究,而是面向市场从事应用技术和成果转化;是企业又不像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同。冯冠平教授这样总结“特区清华”的“四不像”。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侨报网——硅谷清华校友研讨创业前景 与天使基金洽谈      下一篇: 人民网——创新,让深圳特下去 返回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账号
政策小贴士-大学...
more
   
江苏数字信息研究...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1年10月... 【more
   
园区考察|惠山区...
10月19日上午,惠山区委常委孟栋... 【more
   
 
 
Copyright (c)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All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智慧路1号
电话:0510-83591879 传真:0510-83591878苏ICP备09027542号-1
输送机 闭式冷却塔 电动推杆 锚杆钻机
x 关闭窗口
客服:QQ
客服:QQ

苏公网安备 32020602000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