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引得进 留得住 用得好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2-09-28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深圳创新人才机制再引“孔雀东南飞”
《深圳特区报》 (2012年09月26日 A10)
“我非常赞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了深圳后我发现,人才要素是很基础的生产力。”这是冯冠平在深圳从一名教授成长为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领军人物的切身体会。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能够在短短的30多年里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得益于的正是“人才”这个要素,得益于这座改革开放城市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的领先优势。
如今,进入而立之年的深圳正进一步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引“孔雀东南飞”。
“抢跑型”的人才“新政”
“30多年前,深圳只有两名技术人员,一个拖拉机维修员,一个兽医。”深圳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的一句话,折射出这座城市科技人才资源的先天不足。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深圳的研发人才约有30万,研发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从只有两名技术人员发展到今天居全国前列的“人才实力”,深圳靠什么弥补了先天不足?很多人说,靠的是经济特区和改革创新的金字招牌。
但是,要让“孔雀”持续东南飞,光靠牌子是不行的,关键还要好的制度。
“可以说,深圳就是靠人才引进、人才集聚‘起家’,靠人才发挥作用推动发展的成功例子,我们用了30年的发展成就证明了这条经验,这个优势经验在新时期决不能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在去年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2008年9月,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正式实施,并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便利,包括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补贴等。截至去年8月底,我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
在加大力度引进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同时,去年4月,深圳推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认定标准及享受特定待遇等进行了规定,成为深圳市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纲领性文件。该计划仅在一年内就吸引6个核心团队和13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6个团队核心成员44人均来自海外。
今年开始,深圳实行应届毕业生无限制引进入户,所有用人单位人才引进无指标限制……
让市场成为人才的“锻造台”
人才来了后,怎么用好人才?
深圳的回答很简单,就两个字——市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市场,成了深圳创新人才最好的“锻造台”。
15年前,清华教授冯冠平带领7、8个清华人南下深圳,开始了从市场“下游”向科研“上游”递进的“逆向之旅”,在市场寻找科研课题、取得科研资金、检验科研成果,15年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让150多项科技成果走上生产线。
在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立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深圳的“人才实力”与“创新产出”相辅相成,成了一对让人非常羡慕的因果。“真正的创造力需要动员广大员工,需要对应机制和文化氛围的建立。”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认为。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让企业和人才在前面冲,政府做的就是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发放创业创新资金加以扶持,尽可能使门槛降低再降低,人人有机会冲进市场,维护敢闯敢冲和公平公正的环境,让市场当裁判。
2005年,深圳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设想;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规划,9月,深圳市召开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有关配套文件。
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才发展环境
杰出人才,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住房,在深圳工作居住满10年,产权赠予个人;领军人才,可按15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免租入住3年……
2010年底,深圳市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安居工程试点工作。目前,已为全市109家企业的12002名人才发放住房补贴共计3461万元;已提供1100套公共租赁房,其中781套已办理或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是吸引人才的“三步曲”。如何才能留得住?
2006年11月,在美国讲学的徐希平偶然在网上看到新鲜出炉的《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他马上提笔写信与深圳相关部门沟通。
“结果让人很意外,没有一家部门不回信的。”一周内,徐希平就得到深圳“热情欢迎、全力支持”的考察邀请。不到两个月,在各方支持下,徐希平团队就落户鹏城,深圳奥萨医药公司正式挂牌,并被纳入深圳重点扶持项目。2008年,“奥萨”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Ⅰ类新药“依叶”新药证书,成为过去5年来唯一一个被批准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系统Ⅰ类新药化药。当年7月,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复方创新药物实验中心落户“奥萨”。
记 者:杨丽萍、甘霖
责任编辑:史维、熊晶晶
来 源:深圳特区报